“这(雄安新区规划方案)是我们弄得,但是目前不宜发表文章。”4月3日,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向《中国新闻周刊》说,“在方案公开之前是绝密。”
4月1日,清明小长假前结尾一个工作日下午,新华社授权发布《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消息。
春和景明之际,“横空出世”的雄安新区,立刻被火爆刷屏。
新华社的通稿中,将新区设立上升到罕见的历史高度,“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甚至,文中还用了非常不寻常的表述:“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立意之高、气魄之大,实属罕见。不仅显示出雄安新区分量之重,而且给社会留下了充足的想象空间和解读空间。
《人民日报》评论称:“又一个春天的故事正在拉开帷幕。”而在同一天,深圳市市委书记许勤出任河北省委副书记的消息也正式披露。外界普遍认为,这也意味着,雄安新区打造将效仿特区模式。
围着白洋淀画了一个圈
“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地处北京、天津、保定靠近的地区。”
新华社通稿对“雄安新区”的区位介绍只有短短的一句话。在此之前,很多人可能都没有听说过这三个隶属于河北省保定市管辖的县域。
从地图上看,雄安新区距离北京、天津城区直线距离均在100公里左右,分处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雄安新区距离保定市直线距离不超过50公里,距离正在建设中的北京新机场,直线距离也仅有50公里左右。
不过,三县一个更为显著的特征是,都紧邻着白洋淀湿地。从直观上看,雄安新区就是围绕白洋淀画了一个圈。白洋淀地处京津冀靠近的地区,一直享有华北之肾的美誉,对河北、乃至整个华北平原的气候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新区选址白洋淀周边三县,此前并没有任何媒体报道,也没有相关信息透露,因此让外界颇感意外。不过,发挥保定作为京津冀转移重要承接地的思路和研究建议一直就有。
2014年全国两会后,并快速引发了一波保定炒房热。消息随后被辟谣,称其仅为保定方面的构想,炒房风波也很快被平息,不少炒房者被套。
不过,保定一直在河北省确定的承接首都功能疏解名单上。2014年3月出台的《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中,第七条明确指出,“充分发挥保定和廊坊首都功能疏解及生态建设的服务作用。”
此前,由于北京市政府确定搬迁通州和北京新机场开工建设,位于京津发展轴上的廊坊一直被视为热点区域。不过,由于距离北京过近,不管从空间承载能力还是距离适中等两个重要维度来看,在非首都功能疏解中,廊坊的做大都是被限制的,否则很容易造成继续“摊大饼”的风险。
而做大白洋淀周边区域,则不时有各种捕风捉影的消息传出。
早些传出要设立白洋淀市的小道消息,是2015年初。当地流传,称白洋淀周边三县要合并成立副省级城市白洋淀市。当地论坛甚至有模有样的传出了具体的规划方案。但猜测并没等来实际的举措,甚至被笑称是当地人的自娱自乐和一厢情愿。
2015年4月,作为保定市“一号工程”,白洋淀科技城作为保定市仅有的节点、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支撑,被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被当地列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平台。
如今,虚虚实实传闻几年后,“靴子终于落地”。
曾经任职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的北京大学秘书长、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创新所主任杨开忠对雄安新区设立消息感到非常振奋,因为这几乎完全验证了他在几年前提出的一个设想:在保定东部,建设一个国家行政文化新城。
“我从2013年在给有关部门关于疏解北京城市功能的咨询报告里,就特别提出,要在雄县附近打造一个国家的行政文化新城。”杨开忠在《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这个研究建议的出发点是,要想解决北京的大城市病,带动河北的发展,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能够抗衡北京“磁吸作用”的反磁力城市,是比较困难的。
困难的原因在于,河北发展相对滞后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健制约。杨开忠认为,河北的严重落后,不仅不能有效截留涌向北京的人口和投资,而且还推动了河北自身人口和投资大规模流入北京,从而严重加剧了北京人口和功能过度膨胀。他在几年前就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路在促进河北的绿色崛起。”
杨开忠为此开出方案,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建设抗衡京津双城效应的反磁力重要城市”。
“作为反磁力城市,国家行政文化新城选址不应位于京津发展轴线上,应在北京通勤都市圈以外的河北境内,可能有秦皇岛北戴河方案和保定东两个方案……从长远来看,应选择保定东方案,使之成为抗衡京津城市极化效应、带动冀中南地区、促进京津冀均衡发展的国家行政、教科文卫副关注点。”
为什么会把当时几乎无人知晓的雄县作为推荐建议方案?杨开忠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主要有四个方面考虑:其一是离北京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要“不近不远”。太近容易跟北京连成一片,太远会离北京首都核心功能联系不便,距离应该介于100公里和120公里之间。其二,要有利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尤其是区域均衡发展,而河北人口主体主要在冀中南,所以应该选址冀中南。第三个因素是,要有开发上的可行性。目前,雄安新区在北京新机场辐射范围内,距离天津港和黄骅港也不算太远,地质、地理、交通都要具有可行性。第四,要在生态环境上要可持续,此地拥有华北较大的淡水湖白洋淀,“在华北地区,制约生态、人口和经济承载能力的很关键因素就是水资源。”
疏解北京市政府远远不够
虽然新区规划尚未发布,但定位已经明确。新华社通稿中称:“习近平明确指示,要着重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在河北适合地段规划建设一座以新发展理念引导的现代新型城区。”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是一个全新提法,成为了雄安新区的核心定位。
国务院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刘勇对雄安新区的设立“并不感到太突然”,“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要有一个类似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安排,很早就在琢磨了,但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
刘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个地方不仅要解决北京当前较棘手的雾霾和大城市病问题,还要能带动周边发展,“要起到一石多鸟的作用。”
已经启动的北京市政府搬迁至通州区,在刘勇看来,还不能承担这一使命,“搬迁通州解决了北京市的疏解问题,但仅疏解北京市政府是远远不够的。”
“我总结了一下,目前学者讨论比较多的几类疏解方案,一是高校的疏解,二是部分首都功能、包括部分政府部门可以考虑搬迁。第三是承担社会功能的机构,以医院为主。第四是,除了总部外,所有企业都应该搬迁。”刘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北京高校太集中,肯定需要疏解,但谁去谁留需要慎重,“但可以考虑将一两个标志性的高校搬过去,起带动作用。”
在他看来,很多基础性、一般性的低端制造业都应该迁出北京,但不一定要搬到白洋淀,“白洋淀要承担北京疏解的高阶功能,这个地方是个好地方。”
杨开忠认为,如果仅考虑产业疏解,是对上面设立雄安新区狭隘的误解,“可以预见,除了部分国家行政机构有可能落地外,将会有一批部属高校,一批医院,一批文化机构落户在这个地方。”
“雄安新区要集中承载什么?取决于怎么理解非首都功能。”杨开忠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从目前的定调看,雄安新区本质就是国家副都,“主体功能应该有四个方面,包括部分国家行政功能、部分国家文化功能,还包括科技创新功能以及国际交往功能。”
在他看来,新区进一步功能定位需要拭目以待,“但如果存在这四方面主体功能,对中国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意义,对中国首都圈的形成,对中国创新驱动发展,对南北方的平衡,以及提升国家的全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他认为,从这个意义上,雄安新区跟深圳特区、浦东新区具有同等战略意义,“甚至某种程度上还要更高,确实是千年大计。”
一夜之间炙手可热
新区消息发布后,引发不少炒房者连夜赶赴容城、雄县和安新。
一夜之间,雄安成为全国很炙手可热的区域。一位容城当地市民给《中国新闻周刊》发来了几段当地视频。视频显示,4月1日深夜十一点后,容城县的街道仍十分拥堵,交通秩序出现混乱,除了本地车辆,还出现了不少悬挂北京和廊坊车牌的车辆。路边站了很多人,人声鼎沸,有人一直感叹“疯了!疯了!”,还有人说“领秀城价格3万,马上就有人要。”而在2016年4月,领秀城二手房的价格还不到4000元。
不过,很多闻风而来的投资客恐怕希望要落空了。有媒体报道,雄安区域内“商品房一律停售,二手房中介全部关停,本地人、外地人都无法买房。在建房子一律停工,农民也不允许自建房,村口设卡禁止建材入村。”
据容城县一位政府内部人士对《中国新闻周刊》透露,传闻的消息基本属实,容城县有128个行政村,目前每个村都有5名包村干部24小时在岗,在建房屋无论是翻盖还是新建,一律停工,“每天每个房屋要拍三张照片上传给县委办。”
而《每日经济新闻》报道,4月2日,雄县召集房地产开发商、中介紧急会议,副县长谢克庆称,政府已经工作一个晚上,正在查封查处所有售楼门店,“要劝说亲戚朋友不要来雄县炒房,有可能炒出个炸弹。”
此前,雄安新区规划一直高度保密,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视为避免出现以往政策红利引发的房地产过度炒作现象。
4月1日的通稿中还提到,“今年2月23日,习近平专程到河北省安新县进行实地考察,主持召开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工作座谈会。”
事实上,2月23日这天,中共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不仅考察了安新县,还考察了通州建设和北京新机场的建设情况,而在当天的《新闻联播》节目中,安新县的考察行程并没有出现在节目中。
除了规划过程颇为“神秘”,雄安新区的规格也耐人寻味。
自1992年10月上海浦东新区成立以来,相继有18个“新区”获批复成立,一般新区都由国务院发函批复,只有雄安新区由中共、国务院联合发文决定成立。由领导人抓一个新区的规划,也可见雄安新区的分量之重。
“含着金出生”的雄安新区,从目前人事安排上也可谓“用心”。除了深圳市委书记许勤调任河北省委副书记外,河北省委、省政府已经决定,成立河北雄安新区筹备工作委员会及临时党委,由河北省常务副省长袁桐利任临时党委书记。袁桐利在河北任职前,曾担任过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
刘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虽然目前还没有确定消息,但从现有体制来看,雄安新区应该是和滨海新区、浦东新区级别相同,即副省级新区,“深圳市市委书记许勤调任河北,也是上面一个很好的安排,意图应该是把深圳的好经验带到这里来。”
打造模式将有别于深圳和浦东
将雄安新区与深圳特区和浦东新区相提并论,在杨开忠看来,有两层含义:一是对国家而言,从发展、改革和开放的战略层面看,三者都是一个层面的。但另一方面,雄安新区具体承载的功能和深圳浦东不同,“雄安新区主要承载的是副都功能。”
在建设和开发模式上,雄安新区也会与以往模式有重大差别。杨开忠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一是在速度和品质的关系上,过去深圳特区和浦东新区发展都非常强调速度,短时间迅速做大,速度和数量在当年是至关重要的,而相对忽视发展品质。而雄安新区应该坚持品质头等位,“一上来就是全球视野和世界标准,按照高品质规划建设,这是能否成功打造雄安新区的关键所在。没有好的品质,很难吸引到精良的人才、精良的企业和精良的组织。”
另一个主要差别在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改革开发初期,包括90年代,尽管改革方向非常明确是市场经济,但政府和市场关系方面,政府占得比重更大。”杨开忠认为,当前雄安新区的建设中,一方面需要各级政府加强规划和管控,另一方面,要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过程中,发挥政府、市场、社会三方面的积极性,尽可能的的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作用。
新华社通稿中对于雄安新区的区位条件有这样一段描述: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
地处河北中的三县,从现实情况来看,都并非经济发达区域,普遍产业基础薄弱,开发程度较低。
在刘勇看来,从新区发展的一般规律看,“一张白纸好画图”,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要的就是这样一块地,新建成本比改造成本低多了。”
不过,也有人担心,雄安新区所处的区位优势不明显,不沿海,目前交通基础设施并不完善。
“把钱投在这里,未来的效果怎样?市场认可不认可?”刘勇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自己对这个问题并不太担心,从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看,现在区域发展的条件和手段都太先进了,是以前完全不可比拟的,“区位条件不好,但生态环境好,照样可以发展起来,现在这些都不是问题。”
在另一些区域问题研究学者看来,雄安新区的选址很特别,不沿江、不靠海、不临大都市,大部分地区还是农田与荒地。在传统的区域经济理论看来,并不具备发展成为高阶城市聚集区的要素。要想打造成功,须突破旧有的理念束缚,走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模式。
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撰文称,与深圳特区、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相比,雄安并不具备优良的港口和国际贸易条件,已有模式可以借鉴,但显然很难照搬和复制。雄安的破解之路应该在于承接北京疏解的中高阶要素,走创新经济之路,因为在所有的经济形态中,创新经济是不依赖于地理条件的。
在发展目标上,雄安新区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相比之下,深圳特区只有不到2000平方公里,而浦东新区只有1200平方公里。
“虽然远期规划2000平方公里,但在布局上应该是多点组合,肯定不会采用单点的‘’摊大饼’模式。”刘勇坦言,如果雄安新区做单一的城市规划,很危险。
在雄安新区的七个方面着重任务中,排在头等位的是“建设绿色智慧新城,建成国际精良、绿色、现代、智慧城市。”
在刘勇看来,这意味着,雄安新区的未来不仅仅是产业发展的单一维度,“在雄安新区,改革的分量会比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都要重,要为中国未来十多年多方面深化改革做一个试验田。”
刘勇认为,除了要在当前的改革局面中寻求突破,未来到底如何创新发展,人地关系和生态文明怎么探路,也是雄安新区的核心命题,“这三大命题都是很重大的关键性问题,目前都还没有很好的解决。